今年立春不簡單 十年難逢閏二月
金山網訊 今年閏二月,即農歷一年中出現兩個二月,則第二個二月為閏二月。民間有句俗話:“十年難逢閏二月”。閏二月其實是不太常見的,一般19年一次,上一次出現是在2004年,而下一次就是在2042年了。3月22日是閏二月的開始,持續至4月19日結束,共計29天。
為什么會有閏月呢?農歷平年比回歸年要少大約11天。為此,我國古人采用增加閏月的方法使農歷年的平均長度和回歸年的長度接近,在19個農歷年中加入7個閏月,有閏月的那年有13個月,稱為閏年,增加的那個月稱為閏月,閏年384天或385天。19個農歷年和19個公歷年的天數幾乎相等。農歷癸卯兔年,因“閏二月”,全年共有384天,從今年1月22日開始,至明年2月9日結束。
再結合二十四節氣,今年還是“雙春年”。這里所說的雙春年,是在一個農歷年里,出現了兩個“立春”節氣,就把這一年稱之為“雙春年”。民間還流傳著這樣的說法:“雙春逢閏二,三事要躲避”。那么,這里說的三件事要避開,是哪三件事呢?
不遷墳立碑。上墳和遷墳,是中國民俗文化中,祭奠死者的一種方式。今年的閏二月,恰逢今年的清明節。在老輩人看來,閏月就是一個“虛”月,是重復的意思。那么,在遷墳和立碑這樣的大事上,就不能“犯重”。 為了避免“犯重”這個說法,就延續閏月不遷墳立碑的風俗習慣。
閏月不光腳下地。古時候,人們下地干活時,基本都是光著腳的。但是到了閏二月后,會有個專門的講究:不光腳下地。一方面,古人認為,鞋子有“辟邪”的寓意,穿鞋下地,可以避開閏二月帶來的一些邪氣;另一方面,閏二月的氣溫忽冷忽熱,穿鞋可以避免寒從腳起。
民間還有,“閏月鞋,閏月穿,閏月老人活一千”的說法。這句話的意思是,到了閏二月,出嫁的女兒要給娘家父母送鞋子,也是對長輩表達孝心的一種方式。直到現在,有些地區依舊有這個習俗。“閏月不光腳下地”,正是這么來的。
閏月不過兩次生日。古時候,人們在過生日時,過的是農歷的生日。包括像現在給老人祝壽時,很多時候選的也是農歷的生日。如果剛好趕上閏二月,在農歷二月出生的人,就好像多出了一個生日。但是在老人們看來,一年最好不要過兩次農歷生日,一般選第一個二月過生日,閏二月就不過生日了。這背后的由來,是因為在民俗文化里,人們認為,閏月過兩次生日,有透支福氣和“壽命”的意思,不太吉利。
民間還流傳著“雙春閏二月,春寒逢秋旱”,春天寒冷,秋天干旱的說法。那么這19年一遇的“超長二月”,會對鎮江天氣造成影響嗎?
“從氣象上來看,這只是古代農民從勞動實踐中得來的經驗,可以作為參考,并不具備科學依據。”市氣象臺臺長錢鵬介紹,從天氣看,今年鎮江入春時間是3月1日,較以往提前了半個月。“雖然今年的入春時間有異常,但并沒有打破歷史。鎮江最早入春時間是2016年2月9日。”
從目前氣象資料來看,現在屬于冬春交接期,邁入春分后,氣溫總體進入春季,但不會一路升高,冷空氣活躍,氣溫波動大,雨水較多,尤其是雷雨強對流天氣開始出現。市民要根據天氣增減衣物。(記者 朱浩)
責任編輯:龔逍遙